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适应黑暗?
发布时间:2022-06-01 13:20:42 点击次数:473

晚上当我们把光源关掉后,眼前会一片漆黑,暂时什么也看不到。然而,过不了多久,我们又能看见屋内的事物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,为什么人能的眼睛适应黑暗呢?

微信截图_20230612110122.png

眼睛适应黑暗环境的这种现象,叫做暗适应。反之,当我们从黑暗的环境进入明亮的环境时,一开始也会觉得耀眼、看不清东西。我们还会不自觉地把眼睛眯成一条缝,但渐渐地就能看清周围的事物了,这叫做明适应。所谓适应,就是改变自己的感觉机能以应对外部的刺激,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。


人类的明适应较快,而暗适应需要花的时间相对长一点。这是由视网膜内一种叫做紫色的色素体的功能所决定的。此外,老年人的暗适应要花更长的时间,而老年人对光的感度也比较弱。


我们眼睛的适应范围是由眼睛的以下三个部分提供的:


瞳孔——瞳孔根据光线量进行收缩和放大,它能在明亮环境中从肌体上阻止过量光线进入眼睛。


视网膜中的杆锥细胞——我们的眼睛靠两种不同的细胞来感受光线: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。视锥细胞能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感知颜色。视杆细胞能感知黑白图像且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效果最佳。


视紫红质——视紫红质是一种存在于视杆细胞中的化学物质。


视紫红质是夜间能看到物体的关键——它是视杆细胞用来吸收光子和感知光线的化学物质。当一个视紫红质分子吸收一个光子时,它分解为一个视黄醛分子和一个视蛋白分子。之后,这些分子会以固定速率自动重新结合为视紫红质,这一过程非常缓慢。


因此,如果眼睛去看很明亮的灯,全部视紫红质都将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白。然后,如果您关上灯并试着在黑暗中看东西,您是看不见的。因为视锥细胞需要大量光线,所以它们失效了;而此时也没有视紫红质,所以视杆细胞也失效了。


然而,几分钟后,视黄醛和视蛋白重新结合为视紫红质,于是您又能看见了。